龙8国际pt娱乐首页推荐申报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项目的公示8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龙8国际pt娱乐首页推荐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教技厅函〔2017〕30号)的规定,对我校推荐申报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材料附后。公示时间为:2017年5月5日至2017年5月11日。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与我校科研院成果奖励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61831397,联系人:王璐瑶。
特此公示。
电子科技大学
2017-5-5
项目八:
项目名称:集成产品开发过程优化及其可靠性风险评价方法
推荐奖种:自然科学奖
推荐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项目简介:
产品开发是一个包含大量子过程与微观活动的动态过程,其动态不确定性、时间重叠性、多因素模糊性、约束耦合性、障碍随机性等都对产品的开发和性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为优化产品开发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效率,本项目在现有产品及其开发过程模型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基于过程耦合的集成化产品开发理论和智能优化算法,拓展了故障树(FT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从理论上建立起多学科交叉的新产品开发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主要发现点有:
(1)率先以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微观分析为切入点,建立了基于约束网络的产品开发过程模型,首次提出了基于产品模型和过程模型集成的开发模式,基于反馈控制原理建立了反馈信息对需求的影响规则以及信息的反馈控制机制。
(2)提出了基于Pareto解的模糊交互式多目标优化模型和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模型,有效处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拓展了产品优化理论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计理论体系。
(3)提出了一种产品概念生成和评估的集成化智能计算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概念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决策,从而避免了方案状态空间的爆炸。
(4)进一步发展了故障树理论,建立了一种与Posbist可靠性理论相应的故障树分析方法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糊马尔科夫模型的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具有动态失效特性、模糊不确定性和小概率失效概率的系统进行可靠性建模及定量评估。
(5)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为解决传统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中对风险顺序数计算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并有效地合成失效模式风险评估中多专家的不确定性评估信息,提出了新的改进的风险评估与排序方法。
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 | 排名 | 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完成单位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黄洪钟 | 1 | 正高 |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本项目的总负责人,负责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方案以及项目组织管理 |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李彦锋 | 2 | 副高 |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糊马尔科夫模型的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 |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古莹奎 | 3 | 正高 | 江西理工大学 | 江西理工大学 | 建立了基于约束网络的产品开发过程模型,提出了基于产品模型和过程模型集成的开发模式 | 无 |
肖宁聪 | 4 | 副高 |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解决传统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中对风险顺序数计算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杨建平 | 5 | 中级 |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有效地合成失效模式风险评估中多专家的不确定性评估信息,提出了新的改进的风险评估与排序方法 |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孟德彪 | 6 | 中级 |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模型,有效处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佟欣 | 7 | 副高 |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建立了一种与Posbist可靠性理论相应的故障树分析方法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无 |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 论文、专著 名称/刊名/作者 | 影响因子 | 年卷页码 年(卷):页码 | 发表年月 | 通讯作者/第一作者 (中文名) | SCI 他引次数 | 他引 总次数 | 是否国内完成 |
1 | Posbist fault tree analysis of coherent systems/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H.Z. Huang(黄洪钟), X. Tong(佟欣), M.J. Zuo(左明健) | 2.498 | 2004(84): 141-148 | 2004.5 | 黄洪钟 | 43 | 115 | 是 |
2 | An interactive fuzzy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engineering desig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Z. Huang(黄洪钟), Y.K. Gu(古莹奎), X. Du(杜小平) | 2.368 | 2006(19): 451-460 | 2006.8 | 黄洪钟 | 35 | 52 | 是 |
3 | Multiple failure modes analysis and weighted risk priority number evaluation in FMEA/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N. Xiao(肖宁聪), H.Z. Huang(黄洪钟), Y. Li(李彦锋), L. He(何俐萍), T. Jin(金彤丹) | 1.358 | 2011(18): 1162-1170 | 2011.6 | 黄洪钟/肖宁聪 | 30 | 80 | 是 |
4 | Risk evaluation i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of aircraft turbine rotor blades using 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 under uncertainty/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J. Yang(杨建平), H.Z. Huang(黄洪钟), L.P. He(何俐萍), D. Wen(文敦伟), S.P. Zhu(朱顺鹏) | 1.358 | 2011(18): 2084-2092 | 2011.12 | 黄洪钟/杨建平 | 28 | 55 | 是 |
5 | An integrate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pproach to product concept generat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H.Z. Huang(黄洪钟), R. Bo(薄瑞峰), W. Chen(陈卫) | 1.689 | 2006(41): 567-583 | 2006.5 | 黄洪钟 | 18 | 41 | 是 |
6 | Development mode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 models and process models/ Concurr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H.Z. Huang(黄洪钟), Y.K. Gu(古莹奎) | 1.020 | 2006(14): 27-34 | 2006.3 | 黄洪钟 | 13 | 23 | 是 |
7 | A new fault tree analysis method: fuzzy dynamic fault tree analysis/ Eksploatacja i Niezawodnosc - Maintenance and Reliability/ Y.F. Li(李彦锋), H.Z. Huang(黄洪钟), Y. Liu(刘宇), N. Xiao(肖宁聪), H. Li(李海庆) | 1.248 | 2012(14): 208-214 | 2012.3 | 黄洪钟/李彦锋 | 11 | 16 | 是 |
8 | Modeling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as a dynamic system with feedback/ Concurr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H.Z. Huang(黄洪钟), Y.K. Gu(古莹奎) | 1.020 | 2006(14): 283-291 | 2006.12 | 黄洪钟 | 8 | 14 | 是 |
9 | New evaluation methods to concept selection using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Z. Huang(黄洪钟), Y. Liu(刘宇), Y. Li(李彦锋), L. Xue(薛立华), Z. Wang(汪忠来) | 2.368 | 2013(27): 733-746 | 2013.3 | 黄洪钟 | 7 | 12 | 是 |
10 | Reliability-based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using subset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mechanism design/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Transactions of ASME/ D. Meng(孟德彪), Y.F. Li(李彦锋), H.Z. Huang(黄洪钟), Z. Wang(汪忠来), Y. Liu(刘宇) | 1.444 | 2015, (137): .051402 - 1 - 051402 - 9 | 2015.5 | 黄洪钟/孟德彪 | 6 | 10 | 是 |